10月29日,由辽宁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会、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民进沈阳市委员会主办,沈阳市实验学校、沈阳市未来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中心承办的2025全国科普月“传递科学梦想”科普进校园活动走进沈阳市实验学校,师生共630人参与活动。此次活动以“天气预报中的水循环”为主题,由辽宁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会科学传播专家、研究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行业气象服务首席专家王晓丽倾情主讲。

讲座中,王晓丽专家从天气预报的发展史切入,讲述了从商代骨甲占卜到现代数值预报与人工智能气象大模型的科技飞跃。她巧妙地将深奥的大气科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易懂的语言,重点讲解了水循环的三大过程及其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解释了为何不同地区会“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在讲到暴雨灾害时,她运用“超级马里奥”冒险的趣味动画场景,直观展示了积水下隐藏的危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并传授了实用的防灾避险知识。讲座最后聚焦全球气候变化,用权威数据引发同学们对环境保护的深刻思考,并热情邀请同学们前往气象局实地参观,感受科学魅力。

整场讲座氛围活跃,互动频频。同学们被王专家精彩的讲解和生动的案例深深吸引,不仅对熟悉的“风雨雷电”有了全新的科学认识,更感受到了气象科学的无穷魅力。现场同学兴奋的表示:“原来天气预报这么酷,像解数学题一样!‘马里奥’的例子让我牢牢记住了暴雨天不能蹚水。” 许多学生纷纷表示,此次讲座点燃了他们探索大气科学、保护地球家园的热情与梦想,期待未来能亲身参与到气象科学的研究中。

此次活动成功地将前沿气象科学知识送进校园,有效提升了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与防灾避险能力,是“传递科学梦想”的生动实践。
下一步,研究会将继续联合有关单位,充分利用现有工作基础及创新机制,在2025全国科普月期间,围绕“运动的奇妙力量:让青春活力满格”“创意药箱DIY:我是用药安全小卫士!”等主题,举办“传递科学梦想”科普进校园活动。通过跨界融合的形式打破学科壁垒,让原本晦涩的科学知识以生动易懂的方式 “活” 起来,向青少年播撒科学梦想的种子,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科学视野的未来科技人才,积极助力我省“科技助苗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