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9:00-11:00 下午2:00到4:00
微信

谢小庆:探究“审辩式思维”

2014/7/3 14:25:53 | 1511次浏览

作为考试测量方面的专家,他也开始在自己的考试研究中引入“审辩式思维”。

如今已经退休的谢小庆先生似乎并未减轻工作强度。

身兼中国教育学会统计测量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测验专业委员会理事等数个“考试研究”相关职务的他,除了考试测量老本行之外,近些年尤其关注对“审辩式思维”的研究和思考。

批判性思维是对英文“critical thinking”较为普遍的中文翻译。也有人主张译为“明辨性思维”“严谨的思考”等。维基百科汉语版中采用了“审辩式思维”的译法。谢小庆也认为将其称为“审辩式思维”更加贴切。

“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习者的审辩式思维能力。”在谢小庆看来,具有审辩式思维是创新型人才的特征,这是国际教育界的共识。

为了尽可能深入地研究“审辩式思维”,谢小庆不断阅读大量书籍,并且发现很多书都或多或少地和审辩式思维相关。比如,最近他开始重读康德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重读这几本书,他发现与其说是“批判”,不如说康德在这三本书中实际上是在为纯粹理性、实践理性和判断力辩护。“因此,对书名中‘Kritik’ 更好的翻译应是‘审辩’,康德的主要著作应是‘三大审辩’。”谢小庆分析道。

作为考试测量方面的专家,他也开始在自己的考试研究中引入审辩式思维。目前,他正在进行资料收集、考试设计和统计分析工作,希望能在大学自主招生、公务员考试等考试项目中推动对审辩式思维的考查和测量,促进创新型人才的成长。

在研究的同时,谢小庆也在尝试推广审辩式思维。除了坚持更新博客之外,他还与时俱进地开通了名为“审辩式思维”的微信公共账号,每天向订阅者推送一篇与发展审辩式思维有关的文章。

关于业余生活,曾在内蒙古插队锻炼多年的谢小庆非常热爱蒙古族的音乐和舞蹈,和蒙古族朋友们一起载歌载舞是他感到最快乐的事情。如果哪里有蒙古族艺术家的演出,他也会时常到场欣赏。

此外,草原生活也让谢小庆烧得一手好菜。他回忆道:“做饭对我们而言是基本的生存技能,草原上的人们喜欢设宴聚餐,尽管当时没有煤气,没有自来水,也可以很快做出一桌饭菜。”现在,十几分钟做出四菜一汤对谢小庆而言更是轻而易举。

不过,相对于享受安逸,他更勤于探究和思考。每年开车到各地去旅行,他也专挑并非景点的农村地区。“我想亲眼看看农村的情况,以便提出些建设性意见。我的另一个学术关注点在于两极分化和共同富裕。如果我们不能阻止两极分化,那将是非常严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