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9:00-11:00 下午2:00到4:00
微信

让专利技术从纸上走入市场 武汉筹建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

2014/8/27 8:48:57 | 3357次浏览

光谷素以“批发教授”著称,最不缺的就是成果。可一道全球共同难题也摆在光谷面前——成果虽多,却大多在纸上,未成市场。

“湖北武汉是中国技术市场的发源地,我记得上世纪80年代我在北京市技术研究所,几次带队到武汉参加技术交易会,30年后的今天,以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为契机,要有新的起点,新的高度。”

8月1日,来武汉参加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以下简称“中部中心”)建设论证的北京技术市场协会顾问、北京工业大学兼职教授林耕十分看好武汉,对建立中部中心给予很高的期望。

从根本上解决科技经济这两张皮

湖北是科教资源大省,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及国家创新平台数量等均位居中部之首。湖北也是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科技产出源头。

改革创新,推动了技术向生产领域的转移。特别是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和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技术转移呈明显的加快之势。湖北省科技厅成果处处长李述武向科技日报记者历数湖北的成绩:技术合同成交额2011年还不到100亿,2012年就到了200亿,去年干到300亿,今年能突破500亿。

“30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在制度、组织、机制三个方面都存在很多缺陷,表现为我们整个体系在动力、活力、能力方面都显得不足,实际上科技经济这两张皮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所以也是距离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科技部火炬中心技术市场处处长张玢在把脉中国技术市场时作出了分析。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科技厅厅长郭跃进介绍说:我们按照全国技术市场“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通过部(科技部)省(湖北)共建中部中心,旨在挖掘湖北创新资源潜力,发挥创新基础优势,畅通技术供求渠道,加快知识流动转化。

同时,可以充分发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中部地区与国内外创新资源有效对接,助推中部崛起。

做好顶层设计  打通“任督二脉”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为中部中心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结合东湖自主示范区这几年的建设,“把我们现在创新创业、改革政策的探索和我们很多发展的布局都很好地结合起来,目的性、集成性、系统性、功能性、可操作性都很清晰。”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杨跃成对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建设方案给予较高评价。

湖北省科技厅成果处副处长傅丽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我们在做规划时,定了一个基调:整合、重塑、转型、提升。中部中心由湖北省、武汉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市科技局共同筹建。

除了构建网络中心以外,我们的实体中心建在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1+N的模式今年将为各种服务技术转移的机构提供近万平米的物理空间。傅丽枫说,建中部中心,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破解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瓶颈。

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享受国家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因此为中部中心成为国家的试验田创造了条件。

中心将肩负三大使命,首当其冲的是开展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试点,激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此同时,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推动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走向国际市场,加快形成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国际网络快速响应机制。最后,打造一个集技术交易、技术经纪、创新创业、科技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专业平台,促进科技信息共享化、科技服务集成化和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化。

东湖高新区内90%以上的高科技企业有武汉高校基因,85%以上的科技成果转化来自于高校。为此,高新区专门提出建设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为高校、企业及个人提供知识产权交易场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可在区内开展知识产权咨询、代理等服务。

为了鼓励科技成果向全社会公开共享,高新区出台奖励政策。自有资金形成的科技资源向社会提供开放利用的,将获得高新区管委会的奖励。财政资金资助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所获收入,高新区内的组织和个人可自行支配。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科技厅厅长郭跃进介绍,通过中部中心平台建设,到2017年,湖北省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将突破700亿元,培养技术经纪人1000人,集聚高水平的技术转移机构100家,促成1000项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实际技术交易100亿,带动中部地区年均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20%以上增幅。

建立技术转移生态体系

“在东湖建立中部中心会催生很多中心,在我的想象当中中部中心做完了以后应该是中国中部的研发中心,创业中心,服务中心,技术交易中心之一,新业态的中心,还有区域的协同中心,创新协同中心,这些中心的形成能够确定我们的核心地位。” 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杨跃对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充满期待。

他说,现在都在讲系统的有效性,我们建立中部中心,就是要构建系统性的技术转移转化的生态体系。构建市场化的机制,构建区域的协同机制,跨国技术转移的网络,增强创新创业的动力、活力和能力。但是生态有五个很重要的内容:第一平台是载体;第二要有主体,市场化的主体;第三个要有服务;第四要有市场机制;第五要有一套政策体系;第六要有一套文化。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高志前说,大家平常讲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是什么概念呢?第一个是服务链,从技术需求分析、搜索、方案设计、评估、融资等,这个大家都非常熟悉,这是一个链条。第二个机制链,技术转移需要各方合作,产学研用、金融保险财政携手,这种合作实际上是一种协同机制。最终是功能链。技术转移靠什么?靠技术转移服务,技术转移服务要做得好靠什么呢?靠机构和平台,机构平台靠谁来运作呢?靠技术转移人才。靠什么样的人才?具有综合素质和长期的积累人才。如何能够获得这样一支队伍,就需要针对人才的稳定的政策,细致的政策,这也是一个链条。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科技厅厅长郭跃进说,政府部门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过程中,主要做好三件事,一是优化技术转移的法律和政策环境,二是整合带有公益性的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三是发挥中介机构的撬动作用。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

武汉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张政说,湖北省、武汉市、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近年来为推动技术转移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一些政策通过实施已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建设方案,汇聚了这三年科技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成功的做法。只要坚持探索,就一定会开花结果,使中部中心成为我国中部创新资源交流交易的重要集散地和重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