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9:00-11:00 下午2:00到4:00
微信

天气预报中的“水循环”科普进校园活动走进沈阳市广全学校

2025/10/20 16:09:22 | 43次浏览
天气预报中的“水循环”科普进校园活动走进沈阳市广全学校

    10月16日,由辽宁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会、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民主促进会沈阳市委员会主办,沈阳市广全学校、沈阳市未来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中心共同承办的2025全国科普月“传递科学梦想”科普进校园活动走进沈阳市广全学校,近500名师生参与活动。本次活动以“天气预报中的‘水循环’”为主题,由辽宁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会科学传播专家、研究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气象局副研级高工、行业气象服务首席专家王晓丽担任主讲。


    讲座从天气预报的历史讲起,从商代的骨甲占卜到现代数值预报与气象大模型的结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气象科学的发展历程。随后,聚焦“水循环”这一核心主题,通过蒸发、凝结、降水等过程,形象展示了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路径,并引导同学们思考不同地区降水量差异的原因,以及人工增雨、人工防雹等现代气象干预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在讲到“遇到气象灾害怎么办”时,王老师通过马里奥冒险的趣味动画场景,模拟暴雨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警示同学们注意城市内涝、井盖冲走等安全隐患,强调在极端天气中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并结合2024年全球气候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对气象灾害的影响,呼吁同学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保护地球家园。


   整场讲座既有科学的严谨,又不失趣味与互动,激发了同学们对气象科学的浓厚兴趣。讲座结束后,同学们踊跃提问,王老师一一耐心解答,现场掌声不断。

    科普教育是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激发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本次“天气预报中的‘水循环’”科普讲座,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种子。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加强气象科普教育,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已成为时代之需、教育之责。让我们携手同行,在科学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共同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

    下一步,研究会将继续联合有关单位,充分利用现有工作基础及创新机制,在2025全国科普月期间,围绕“AI奇幻之旅探索生成式AI的魔法世界”,“机器人的关键特征与场景应用”,“防震减灾,携手同行”“起飞,向未来!”等主题,举办“传递科学梦想”科普进校园活动。通过跨界融合的形式打破学科壁垒,让原本晦涩的科学知识以生动易懂的方式 “活” 起来,向青少年播撒科学梦想的种子,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科学视野的未来科技人才,积极助力我省“科技助苗行动”。